奮起直追,我國特高輸變電技術**。
30年彈指一揮間,不過,對我國的重大技術裝備來說,卻彌足珍貴。
正是在這30年間,我國的重大技術裝備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而這其中,輸變電設備無疑是*為突出的亮點。
自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通過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和再**,我國輸變電設備制造行業逐步縮短了與******的差距。1998年以后,依托三峽水電站送出工程、西北750千伏交流輸變電示范工程及特高壓交、直流輸變電試驗示范工程,我國輸變電設備制造業突飛猛進地發展,**掌握了500千伏交、直流和750千伏交流輸變電關鍵成套設備設計制造技術。
進入21世紀后,我國又開展了±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和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成套設備的研制及工程建設,并以我為主、對外合作生產了****條百萬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線路(晉東南-南陽-荊門)所需的成套設備,搶占了世界輸變電技術、設備制造和試驗的制高點。
高壓直流輸電跨躍臺階
直流輸電工程在我國起步較晚。20世紀**十年代建成的兩個±500千伏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設備和技術全部依賴進口,我國還尚不具備成套設計和制造±500千伏直流輸變電設備的能力。
“九五”期間,為盡快掌握相關技術裝備的制造能力,根據三峽工程輸電需求,國家依托西電東送的中通道三峽—常州±5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采取“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分包制造和攻關**”的方式,即在國際招標中要求外方轉讓換流變壓器、平波電抗器、換流閥和晶閘管技術,并允許國內廠商分包制造,對國外±500千伏直流輸電成套設備技術進行消化吸收。
隨后,通過三峽—廣東、貴州—廣東、三峽—上海等±5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的建設,國內制造企業進一步擴大了分包制造的份額,并重點引進了直流輸電控制與保護系統關鍵技術等,在直流輸變電裝備制造技術和制造能力方面實現了跨越。
期間,我國輸變電設備制造企業先后通過聯合設計、獨立制造的方式研制了換流變壓器、平波電抗器和大功率晶閘管元件,使得設備的本土化率從開始時的30%逐步提升,并在大功率晶閘管、換流閥制造和換流站成套設備與設計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而經過上述工程對我國輸變電設備制造企業的磨練,到2005年投運的“靈寶直流背靠背”工程時,我國就實現了成套裝備100%的本土化,完全具備了獨立設計和制造±500千伏直流輸變電工程和設備的能力,徹底改變了高壓直流輸電設備依賴進口的歷史。
超高壓輸電勇創紀錄
隨著西北地區黃河上游梯級水電站的開發,建設750千伏電壓等級輸變電工程已成為迫切需求。
2001年開工建設的公伯峽水電站,是黃河上游大型梯級水電站之一,其電力由官亭輸送至蘭州東。它是西北電網“西電東送”重要通道之一,長度為140.7千米,2003年被確定為我國首條750千伏輸變電示范工程。同時,“750千伏交流輸變電成套設備”還被列入“十五”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研制項目。
該工程電壓等級高,又處在3000米的高海拔地區,技術難度大。西電集團、特變電工、天威集團等37個科研、設計、制造、施工和調試單位,分別應用數值分析、物理仿真、實物試驗和現場測試等方法,通過反復研究試驗、攻關突破,*終掌握了750千伏輸變電工程所涉及的高海拔、重污染的主變壓器等全套電氣設備的設計、制造、施工、調試和電網**自動控制等系列核心技術;自主**研制了750千伏自耦變壓器、電抗器、斷路器等。
2005年9月,該工程建成投運,順利實現了“一次性制造成功、一次性安裝成功、一次性投運成功”的預期目標,獲國家**25項,還形成了20項相關標準,被評為中國電力上等工程。項目成果榮獲200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該示范工程的研究與實施,*******,創造了世界上海拔*高、運行電壓*高的輸變電技術紀錄。目前,這條輸變電示范工程已**投運4年多,其關鍵技術研究和核心設備的研制成果,在后續建設的750千伏工程中被廣泛應用。
特高壓交流輸電全球創先
特高壓輸電技術,在我國主要指±800千伏直流輸電和1000千伏交流輸電技術。
特高壓電網建設可減少走廊回路數,節約大量的土地資源;同時還能減輕煤炭的鐵路運輸和中、東部地區環保壓力;并且增加對西部地區的資金投入,帶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等。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同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調研認為,發展特高壓將使我國超高壓輸變電設備制造技術更加成熟,能實現交、直流輸變電設備制造技術的優化升級,提高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并可帶動和提升裝備制造業自主**能力和整體技術水平。
2005年,國家明確將特高壓輸變電工程作為裝備制造業技術提升和自主**的試驗示范工程,要求除部分關鍵技術可由外方提供外,其他技術基本立足國內,實現自主研發和制造。
2006年,經國家核準,我國開始建設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工程包括三站二線,起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