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ZHAN訊:7艘中國造!盤點2024年10艘“全球首艘”船
2024年,全球造船市場邁入新一輪“超級周期”,綠色轉型步伐持續加快,節能減碳已成為行業發展的核心方向。根據慣例,國際船舶網盤點了2024年報道交付的10艘“全球首艘”標志性船舶(按交付時間排序)。其中,中國船廠建造7艘,韓國船廠建造2艘,歐洲船廠建造1艘,顯示出中國從**船舶建造領域的“跟跑者”躍升為“領跑者”的巨大進步。
1、全球首艘大型甲醇動力集裝箱船“Ane Maersk”號
1月26日,韓國HD現代重工蔚山船廠為馬士基建造的16000TEU集裝箱船“Ane Maersk”號舉行命名儀式,這是全球首艘大型甲醇動力集裝箱船,在2月初交付運營,部署在連接亞洲和歐洲的AE7航線上。
這是馬士基在HD現代重工訂造的18艘大型甲醇動力船中的**艘,也是繼去年現代尾浦造船交付的“Laura Maersk”號之后、世界上**艘甲醇動力集裝箱船。“Ane Maersk”號全長350米,寬53.3米,載箱量16592TEU。該船配備由MAN Energy Soltuions提供的雙燃料發動機,可以使用甲醇和傳統船用燃料航行,輔機同樣采用甲醇雙燃料。
2、全球首艘CNG運輸船“JAYANTI BARUNA”號
3月6日,由中集石家莊安瑞科氣體機械有限公司工程總包、中集船舶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韓通船舶重工和中集太平洋海工參與設計制造的全球首艘壓縮天然氣(CNG)運輸船“JAYANTI BARUNA”號的交船命名儀式在此隆重舉行。
此次交船及命名的全球首艘CNG運輸船,貨艙系統由石家莊安瑞科采用國際標準設計制造的數百支高壓氣瓶、調壓及高度集成的控制系統組成。船舶以天然氣為動力,雙燃料主機驅動,船長110米,設計航速14節,入級美國船級社和印尼船級社雙船級社,達到國際**水平。交付后,在印尼服務于國家調峰電廠島嶼間的天然氣運輸,每航次運輸壓縮天然氣量可達70萬方。
3、全球首艘99000立方米VLEC“GAS CHANGJIANG”號
4月22日,江南造船為萬華化學公司建造的99000立方米超大型乙烷雙燃料運輸船(VLEC)系列船首制船“GAS CHANGJIANG”號命名交付。
99000立方米VLEC是世界上*大艙容的VLEC,由江南造船自主研發設計,特別是其核心的低溫貨物圍護系統是自主**研制的B型艙(BrillianceE®)。該型船總長230米,型寬36.6米,型深22.5米,入級美國船級社(ABS),適用于運輸乙烷、乙烯和LPG等多種液化氣體,油(氣)耗低、蒸發率(BOR)小、無液位裝載限制、維護成本低等優勢,是為乙烷長途運輸“量身度造”的*佳船型,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據悉,該船型已獲得船舶工業界的*高獎項-科學技術特等獎。該型船具有“設計**、技術先進、綠色環保、高效節能、環境舒適、智能管理”的特點。
4、全球首艘高錳鋼LNG燃料艙集裝箱船“Singapore Express”號
5月10日,韓國韓華海洋為德國赫伯羅特建造的6艘LNG雙燃料動力24000TEU超大型集裝箱船中首制船“Singapore Express”號交付,這是全球**艘使用高錳鋼LNG燃料艙的超大型集裝箱船。使用這種新型燃料艙材料,每艘船*多可節省200萬至300萬美元成本。
該船采用開創性設計,搭載了由高錳鋼制造的18000立方米B型LNG燃料艙。該型燃料艙由韓華海洋和浦項制鐵聯合開發并進行工程驗證,為方形儲罐,安裝在船艙內,有別于目前在建的LNG動力船普遍采用的球形LNG燃料艙,具有減少液面晃蕩、形狀沒有限制等優點。此前,業界主要采用鎳合金鋼(9%Ni)、鋁合金、不銹鋼等作為LNG貨艙和燃料儲罐的主要材料,但價格較高、加工工序繁瑣、強度較低。相比之下,高錳鋼的價格比9%鎳鋼更具競爭力,其不僅在零下196攝氏度的超低溫條件下可以保持理想的性能,而且強度高,耐磨耗性強。
5、全球首艘第五代大型LNG船“綠能瀛”號
5月15日,由滬東中華自主研發設計建造的全球首艘第五代“長恒系列”17.4萬立方米大型運輸船“綠能瀛(GREENERGY OCEAN)”號命名交付。這一由中國**研制、代表當今世界大型LNG運輸船領域*高技術水平的“海上超級冷凍車”終于從施工圖變為實景圖。
“綠能瀛”號總長299米,型寬46.4米,型深26.25米,入級美國船級社(ABS)和中國船級社(CCS)。其采用安裝了*新智能控制廢氣再循環(iCER)系統技術的中國船舶WinGD 5X72DF2.1雙燃料主機,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大LNG運輸船建造工程——“中國海油中長期FOB資源配套LNG運輸船項目”首制船,對于保障我國能源運輸**,有效提升我國LNG運輸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助力我國建設制造強國、海洋強國具有重要意義。這款集*新設計理念、*優技術裝備、*強環保性能、*具前瞻性,以及滬東中華前四代LNG船設計之精華于一身的“長恒系列”船型,具有四大顯著亮點:快速性能好,綜合能耗低;低溫性能好,艙型兼容性廣;空船重量輕,載貨能力強;操控運維巧,航線匹配佳。
6、全球首艘智能研究與實訓兩用船“新紅專”號
7月8日,由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研發設計、大連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建造的全球首艘集遠程遙控、自主航行與教學實訓于一身的智能研究與實訓兩用船“新紅專”號命名交付。
該船將用于航海人才認知學習、實操訓練和智能實訓,服務于智能船舶領域的科學研究和高水平人才培養,將成為大連海事大學“**學科”科研平臺建設的重要支撐。“新紅專”輪懸掛五星紅旗,入中國船級社。該船長約69.83米,寬10.9米,可容納35名科研人員或教學團隊。船舶配置非收放式減搖鰭一對,大大提高船舶的適航性、穩定性、**性和舒適性。在四級海況下能夠開展正常的教學、實訓和科研工作,六級海況下能夠**航行。該船取得了i-ship(R1,No,M,I)智能船附加標志,實現了智能化全覆蓋,駕、機、電深度融合,智能化程度達到世界**水平,成為全球首艘具有自主航行、遠程控制、自動靠離泊、智能研究教學、海事研究、海員智能培訓等綜合性功能的科研和實訓船。
7、全球首艘江海直達型LNG加注運輸船“淮河能源啟航”號
7月19日,滬東中華自主研發、設計和建造的我國“氣化長江”標志性工程——全球首款、中國首制江海直達型14000立方米LNG加注運輸船“淮河能源啟航”號命名交付。
“淮河能源啟航”號是滬東中華為淮河能源控股集團量身定制,總長130米,型寬23.6米,型深15米,入級中國船級社(CCS)。該船采用雙燃料動力全回轉推進系統,可實現狹窄內河航道的靈活操縱,并配備“智能平臺+智能航行+智能能效”的增強型智能集成自動化系統。其獨特的淺吃水設計,既滿足遠洋無限航區設計要求,又能實現長江航道極值低水位情況下的適航性,可全年通過南京長江大橋,實現江海直達一站式LNG加注和運輸的雙功能,堪稱“長江定制款”LNG加注運輸船。該船國產化率逾80%**高,配置了滬東中華自主研發且獲得國家**授權的B型艙LNG圍護系統,這是該系統**在國內LNG運輸船上實現首臺套工程應用,標志著中國研制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B型艙LNG圍護系統取得重大突破。船上液貨系統的核心設備LNG深冷式再液化裝置由711所自主研制。
8、全球首艘Twin X-Stern風電運維母船“Olympic Boreas”號
7月25日,挪威烏斯坦(Ulstein)為挪威船東Olympic Offshore設計建造的全球首艘Ulstein Twin X-Stern雙艉運維母船(CSOV)“Olympic Boreas”號命名交付。
“Olympic Boreas”號采用Ulstein SX222型設計,是全球**艘配備Ulstein**線型設計Twin X-Stern的運維母船。Twin X-Stern是Ulstein為海上風電運維母船專門開發的線型設計,旨在提高船舶在風場運維時的適航性、DP定位能力、和機動靈活性。該船全長89.6米,型寬19.2米,有91個房艙,能為126人提供居住工作場所。船上安裝一個大容量的電池組,不僅可以達到消峰填谷的需求,同時可以替代一臺主機機組,在滿足DP要求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了油耗和溫室氣體排放。船舶設計圍繞節能減排展開,內部空間為未來加裝更大容量的電池預留了空間。同時,“Olympic Boreas”號采用甲醇燃料預留(methanol-ready)設計,為今后甲醇燃料的升級預留了空間和結構準備。所有這些系統的設計都為該船未來零排放海事操作做好充分準備。
9、全球首艘9100車汽車運輸船“H?egh Aurora”號
8月6日,招商工業海門基地為禮諾航運(H?egh Autolines)建造的全球首艘9100車雙燃料汽車運輸船“H?egh Aurora(禮諾極光)”號命名交付。
“H?egh Aurora”號是禮諾航運與招商工業合作建造的12艘雙燃料和零碳就緒“極光(Aurora)級”汽車運輸船中的**艘。該系列船是目前市場上該類型*大、*環保的汽車運輸船,由Deltamarin設計,每艘運載能力達9100車,14層甲板,動力設備方面配備有1臺低速雙燃料主機和3臺雙燃料發電機機,除了可以使用LNG和常規燃料,還有DNV船級社的“氨預留(ammonia ready)”和“甲醇預留(methanol ready)”符號。船舶設計用于運輸未來的貨物,將具有加強的甲板和增強的內部坡道系統,允許電動汽車在所有甲板上行駛,并為更重的項目貨物提供更多靈活性。在頂層甲板上安裝了1500平方米的太陽能電池板,使發電機發電量*多可減少 30%-35%,同時船舶還可采用岸電,實現無排放港口作業。
10、全球首艘7500立方米LCO2運輸船“Northern Pioneer”號
11月29日,大連造船為挪威北極光公司(Northern Lights)建造的全球首制商用7500立方米液態二氧化碳(LCO2)運輸船 “Northern Pioneer(北極光先鋒)”號交付。
該船型總長約130米,型寬21.2米,結構吃水8米,懸掛挪威**,入級DNV船級社。由大連造船自主設計建造,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船型研發過程始終秉承綠色、環保、**、高效、舒適的設計理念,采用多種**技術手段,**該船型未來發展方向。配置有兩個特殊材料制造的全壓式C型液貨罐,用于運輸二氧化碳,*大承載壓力達19barg,可耐-35℃低溫。主機配置LNG與船用輕柴油兩種燃料,船舶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水平滿足*嚴格的要求。應用轉子風帆、氣泡減阻、主機廢氣監測系統及軸帶發電機等多種**技術,大幅降低排放水平,提升了節能效果,滿足*先進的能效設計指數(EEDI Phase III)要求。該船交付后,將應用于歐洲二氧化碳捕捉及儲存計劃,收集歐洲工業產生的二氧化碳,運至挪威西海岸地區二氧化碳接收端碼頭加以處理后注入海底地下2600米長久封存。